区域与路网相结合,建立路长管路新体系;巡查与养护相结合,创新道路管养新机制;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打造齐抓共管新格局;天网与地眼相结合,开启智能交管新模式;群团与个体相结合,搭建全民共治新平台;法治与联治相结合,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径。近日,本刊记者从湖南省衡阳县交警大队获悉,该队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从六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路长制”,使全县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区域与路网相结合,建立路长管路新体系。按照“政府主导、综合治理、严格考核”的要求,将路长制组织体系延伸到村、路长制办公室延伸到乡,形成了区域路网结合、县乡村三级协同的路长管路架构。同时,建立道路“一路一档”督导检查考核机制,公开各级路长信息,规范设置各级路长公示牌,公开举报电话。 巡查与养护相结合,创新道路管养新机制。在路长巡路的同时,依托“两站两员”,采取“县聘用、乡管理、村监督”的方式,招聘道路专管员,专人巡查道路,推行协同管护,加强与职能部门协同,对巡查发现的水毁、塌方等危险路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强化经费保障,将路长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保障范畴,按照路网、车流密集程度,实行以奖代补,分类保障。每年给予乡镇平均6万元的道路交通管护经费保障,对专管员按400元/月的标准给予误工补助。同时,将业务培训、设备购置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政府与社会相结合,打造齐抓共管新格局。通过政府社会两手发力,坚持“一路一档”管理格局,突出重点、系统治理,着力解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道路违章建筑、路面堆物、乱挖乱采、占道经营351处,排查道路交通隐患43条,通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APP系统报送各类信息135条。 天网与地眼相结合,开启智能交管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智能科技等高新技术,通过视频巡查、人防技控,形成政府与公众合力、线上与线下互动、实地与远程联动的监测预警格局。依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APP管理信息系统,分级建立“路长在行动”微信群,对路长制工作进行可视化、自动化、适时化的全过程监管。整合治安卡口探头、视频监控系统、“雪亮工程”等资源,运用人机结合模式,科学设置监测点,实现巡路路段全覆盖、无盲区。 群团与个体相结合,搭建全民共治新平台。坚持发动党员带群众、团员带青年、企业带员工、妇女带儿童,促进全民参与,变“政府治路”为“全民治路”,形成政府路长+乡镇路长+群众路长“三长共治”局面。今年以来,县路长办借助“衡阳群众”,以“一村一辅警”“文明劝导志愿者”为主体,以全县 “两站两员”建设为依托,深入全县各乡镇,参与路长制管理,创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目前,全县26个乡镇、2个园区所有路网全部设立路长,所有路段都得到了认领,进一步加强公路管理,全面提升路域环境。 法治与联治相结合,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径。紧扣事故预防、事故管理以及违法打击,“三级路长”采取包片、包路段的做法,定期对辖区道路、事故多发点段、陡坡急弯、临水监涯等危险路段进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妥善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做到隐患路段“底数清、情况明”,风险防范“全方位、无死角”,为事故预防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在各级路长的统一指挥协调下,道路专管员定期上路巡查,常态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及时劝导和制止各类交通陋习和交通违法行为,牢牢扼守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依托“冬春攻势”“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衡阳县交警大队重点对“两客一校一危”、货车超载等进行专项治理,始终保持对超载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路长制”管理作用明显凸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