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通增强“直过民族”发展内生动力

2018-4-3 15: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7| 评论: 0|来自: 中国交通新闻网

摘要: 夜幕降临,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村民赵仪月放下手中织布的活,站在自家阳台远望。“只要天气好、没有云雾,在这里就能看见市区。”顺着赵仪月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市区已是万家灯火。“路通了,不仅我们 ...

       夜幕降临,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村民赵仪月放下手中织布的活,站在自家阳台远望。“只要天气好、没有云雾,在这里就能看见市区。”顺着赵仪月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市区已是万家灯火。“路通了,不仅我们去市区方便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赵仪月织的布不仅自用,还卖给游客,2017年卖布收入有2万余元。

  “直过民族”地属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和迪庆藏区,教育、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原因,其中交通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全力解决“直过民族”地区交通问题,加强当地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和经济联系,助力当地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

  路通客运通 40分钟到市区

  赵仪月所在的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村民几乎都是德昂族人。村内保留着德昂族特色木架房,民族风情浓郁。出冬瓜村通往市区有一条320国道,2009年,320国道仍有1.61公里没有硬化。

  道路不畅,打击了德昂族村民发展的积极性。“路不通怎么搞发展,我们需要的饲料、肥料运不进来,村里的农产品也送不出去,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提起不通硬化路的日子,村民李国萨直摇头。

  交通问题不只是德昂族发展的“老大难”。包括德昂族在内,云南省共有独龙族、基诺族、景颇族等9个“直过民族”。据统计,云南“直过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13904个,其中,已通公路的自然村2142个,通畅率仅为15.4%;云南“直过民族”总人口232.7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6.75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8.7%,高出省内贫困发生率15.4个百分点。

  2016年,云南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总体要求,制定了《“直过民族”地区、沿边地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完成2.5万公里通自然村硬化路建设任务,实现云南省“直过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在省内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立即行动。2016年年底,出冬瓜村三组与320国道间公路全面硬化,德昂族乡出冬瓜村通上了“乡村客运”,村民们坐着汽车40分钟就可以到市区。

  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直过民族”地区生态良好,民族文化多元,且人均林地和耕地面积较大,拥有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潜在优势。“为‘直过民族’村寨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直过民族’群众尽快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各族同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

  云南省“直过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共涉及14个州市的64个县(市、区),分布范围广;公路等级以四级和等外公路为主,高等级公路占比仅为6.3%,路面铺装水平较低,未铺装路面公路占54.1%,通硬化路工程量大;财政自给率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建设单位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拉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有效整合资源;结合建制村、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路网改造工程建设等,合力推进自然村硬化路建设十分重要。

  2017年,交通运输部下达云南省“直过民族”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合计4800公里,车购税补助资金12亿元。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省已安排下达“直过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4809公里,解决2519个自然村通硬化路问题。

  2018年,云南将继续推进“直过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沿边地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同硬化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建成1万公里,力争将“直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打造成特色致富路,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责编: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