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围城48小时,海事蓝扛责任保平安

2017-7-10 09: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1| 评论: 0|来自: 中国交通新闻网

摘要: 本网讯7月2日,在连续经过8天强降雨后,桂林遭遇了严重的洪水袭击。桂林市区出现147.35米洪峰水位,超过桂林市最高防洪水位,晚上2145时,阳朔更是出现113.58米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4.08米,是阳朔水文站建站以来 ...

      本网讯 7月2日,在连续经过8天强降雨后,桂林遭遇了严重的洪水袭击。桂林市区出现147.35米洪峰水位,超过桂林市最高防洪水位,晚上2145时,阳朔更是出现113.58米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4.08米,是阳朔水文站建站以来的最高水位。

  在铺天盖地的洪水面前,街道变航道,高楼变孤岛,一座座县城、村庄、高校不断被洪水围困,停水、停电、食物短缺,大量群众在黑暗中被困,饥寒交迫。在最危急的时刻,桂林海事人面对危险勇担重任,冲锋在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间赛跑,同洪水搏斗,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宗旨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攻坚战我先上,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为被困群众带来希望。

  孤岛营救,面对危险,勇往直前。

  7月1日2100时左右,桂林海事局接到报警电话,訾洲头一小岛上有6名群众没有及时撤离被快速上涨的洪水围困,急需救援。

  当时附近水域光线较暗,水面漂浮大量垃圾,漓江水位已经达到146.62米,漓江桥净空高度仅剩5.3,水位还在持续上涨,由于漓江桥改建水下围堰尚未完全拆除,桥区范围内水急浪高,搜救船艇极有可能同桥梁发生碰撞,只有船艇从主桥孔正中间通过才能将危险降至最低,情况十分紧急。

  面对危险,海事搜救人员冷静分析,果断做出决定,由桂林海事局通航处郑晓东处长、漓江海事处罗新贵副处长带队,由驾驶经验丰富的钟天德船长驾驶海巡10701前往营救,时间就是生命, 2145时搜救人员在訾洲最上游端被洪水围困的一个小孤岛上发现受困人员,但孤岛四周全是树木、竹枝,水下还有被淹没的电缆,水流湍急,摩托艇无法靠近,郑晓东处长及时协调搜救成员单位的两艘冲锋舟参与救援。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2310时,有两名被困群众被转移至安全地带,另4名群众自信安全不愿离开,搜救人员只能表示:如果有需要,请随时拨打海事搜救电话12395。

  船舶失控,面对困难,毫不退缩。

  7月2日中午1212时,平乐海事处接到报警,阳朔留公水域一住家船脱锚,正往平乐县城水域顺水失控漂流,船上可能有2名被困人员,并可能对下游不远的桥梁、船舶及巴江口电站造成不可估量损失,情况十分危急。

  接报后,平乐海事处立即派出海巡10722船及搜救人员火速赶往现场,由于住家船体积较大,海巡船舶吨位较小,再加上水流湍急,上游新一轮洪峰到达,搜救人员虽经过多方尝试,但始终无法成功将住家船拖带至合适地点靠泊,如果强行靠泊甚至可能将海巡船一并带翻。

  对此,海事搜救人员及时调整救援措施,改为顺流拖带,用海巡船舶控制住家船漂流方向,避免沿途桥梁及船舶被撞击,同时协调附近救援船舶协助开展营救工作, 15时10分,在3条救援船舶的通力协作下,终于将该失控住家船成功拖至安全水域靠泊,安全转移群众2人,险情得以消除。

  7月2日下午,洪水向阳朔袭来,漓江阳朔段水位迅速上涨,到晚上2145时,阳朔出现113.58米洪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4.08米,整个县城都被洪水围困,外部救援力量无法进入,停水停电,周围全部都是漆黑一片,无疑给搜救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

  阳朔海事处李长龙处长面对困难,果断作出决策,将海事处的车载橡皮艇投入县城内部进行搜寻救助,由于橡皮艇吃水浅,可以直接在积水较深的街上航行,由于没有电,李长龙就带领搜救人员手持探照灯走街串巷,搜寻被困人员,部分不困游客被救助时已经整天没有进食,十分困乏,海事执法人员前来救助他们表示感激。从2030时到次日020时,经过近6小时的努力,成功转移群众12人。

  学生被困,面对责任,勇于担当。

  7月3日9时30分,桂林海事局指挥中心接到桂林旅游学院报警电话,受桂林近期强降雨影响,桂林旅游学院相思江段河水忽然暴涨,超过历史同期水位,校园严重内涝,水深平均1.4米,导致5500余学生被困宿舍楼内,被困时间最久的超12小时,需要马上转移。

  接到报警电话后,桂林海事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应急救助队伍(15名海事救援人员、2艘橡皮艇),对必须撤离的学生实施救助转移。海事人员先通过执法车辆将橡皮艇运至学院内,紧急组装后用于救助学生。

  由于学院内地势高低不平,救援人员冒着被蛇咬的危险,下水拖带橡皮艇,到达学生被困的宿舍楼后,由于楼内积水较深,校园内被困的基本都是女生,身单力薄,不敢直接涉水,执法人员只能通过一一背起或者抱起,将等候在楼梯口的被困学生运送至橡皮艇上。为了保证安全,学生一上橡皮艇,海事人员就为她们穿上救生衣,装满一艘橡皮艇后,海事人员再徒手运送橡皮艇,将其从校园的宿舍楼内转移到安全地带。

  情况紧急,桂林海事局出动同时,旅管委、武警、消防、空军学院、蓝天救援队等各方都派出了救援力量参与被困学生的转移工作。灾难当前,就连皮筏艇俱乐部成员、铲车司机、自用排筏业主群众也自发前往参与到了救援工作中。在全体人员努力下,根据校方统计,已有约5500名被困学生安全转移安置。

  洪水中坚守,抉择面前,舍小家为大家。

  在海事执法人员积极参与搜救工作的同时,平乐海事处、阳朔海事处也遭受洪水围困,其中阳朔海事处办公楼内积水超过2米,面对抉择,海事执法人员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坚守在抗洪第一线。7月4日,漓江精华游解除封航后,由于漓江还处在较高水位,码头现场需要加强协调指挥,以免船舶在靠泊过程中发生意外。对此,阳朔海事处所有执法人员,来不及休息就全部深入一线,为旅游客船靠泊保驾护航。

  平乐海事处的卢志能同志冒着高烧坚守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当正在医院看病的他听到有险情发生时,他立即赶往抗洪抢险的第一线,面对医生的劝说,他说:“顾不了那么多了,人命关天,职责所在,这是我的责任”;漓江海事处已经61岁的钟天德船长,听说需要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开船进行救援,他主动要求参与救援,并且连续10个小时坚守在第一线……他们都是普通的党员,但是面对洪水来袭时,展现出的是桂林海事人面对危险和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实干精神,这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成果,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后记】

  日夜值守,离不开海事人的枕戈待旦。心中有群众才能做到胸中有浩然正气,才能在洪水面前舍生忘死;心中有信仰,才能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才能于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举。在洪水来袭的48小时里,桂林海事人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去,在搜救过程中,桂林海事局出动执法车船26次,执法人员82人次,救助遇险船舶3艘、消除险情5起、救助转移遇险人员800多人。

责编: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