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语境下对危化品车辆管理的思考

2016-6-13 09:2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98| 评论: 0

摘要: “机器换人”,即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而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要 ...

“机器换人”,即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而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机器换人”的理念,通过“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提升警务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传统的管理手段逐渐难以适应交通管理的要求。因此,在交通管理中融入更多科技手段,最大程度提升管控实效是交管工作深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以危化品车辆管理为例,在高速公路以过境车辆为主的情况下,现行的危化品车辆管控手段有限且处于较浅层次,难以突破和深化,亟待改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在危化品车辆管理中融入科技元素,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改变传统监管方式,从而优化监管手段,实现分级分类精准管控。

一、高速公路危化品车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通行的危化品车辆以过境车为主,本市域内的车辆极少,这就给交通监管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针对危化品过境车辆管控的主要抓手是日常的入口登记检查、源头管理以及违法查处。长期以来,这些管理措施为“控大”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积累了大量的源头管理数据。但存在管理对象过宽、过泛,管理措施浮于表面,管控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够以及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卡点登记检查流于形式

以高速一大队为例,辖区内淮安、淮安北、淮安东三个收费站和川星、六洞两个服务区,每天过境的危化品车辆在500辆以上,登记检查的有100辆左右。一方面,每天过境车辆不固定,过境数量不确定,管理数据过宽过泛,难以在这批车中锁定那些历史违法较多、有过肇事经历以及在行驶过程中存在违法的重点对象。另一方面,仅凭途经收费站、服务区登记检查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难以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卡点登记检查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难以发挥实效。于是,有些经常路过的驾驶人在途经收费站、服务区时“打起精神”来逃避打击,过了卡点就“随心所欲”。

(二)管控手段单一不够深入

现行针对危化品车辆的管控措施普遍比较单一,难以深化。一方面对于入口登记检查、重点车辆纠违等“守株待兔式”的管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为加强源头治理与公安分局、运管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等“主动出击式”的管控措施则因缺少抓手,往往口号多于实质、形式大于内容,浮于表面、难以持续深入。

(三)勤务效率低实效性不强

针对危化品车辆管控的卡点登记检查制度,主要是通过执勤民警“人工、肉眼”的观察、检查来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存在违法行为等。多年来,我们总结提炼出了危化品车辆的“六必查”等工作方法。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换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人工、肉眼”不仅耗费大量警力,而且效率不高,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此外,在卡点检查过程中,因危化品车辆普遍体积较大,在车辆通行密集时段,容易引发车辆拥堵,检查效果也难以发挥。

二、挖掘“数据价值”推进危化品车辆管理的深化创新

尽管现行的危化品车辆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也应该看到,正是前些年持续的坚持和努力,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大量的基础数据。在“机器换人”的背景下,这些基础数据又为下一步管控措施的深化创新提供了很多积极有利的条件。而这些“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正是我们下一步深化创新、完善管控措施努力的方向。

(一)改变监管方式和角度

传统的监管方式主要是“人盯车”。今后,要在“人盯车”的基础上,推行“电脑盯车”,通过加强对行驶记录仪的监管,盯牢后台数据,改“静态监管”为“动态监管”。具体来说,对危化品车辆的检查,重点要放在随车行驶记录仪的检查上。卡点检查中,不仅要查看车辆外观隐患,更要查看有无按规定安装行驶记录仪、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需调取后台数据,利用电脑程序读取行驶轨迹、行驶速度、驾车时间等信息,通过自动识别、超限预警等功能来监控其途中的行驶状态,强化动态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记录仪。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

(二)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在数学中,有“交集”的概念,在危化品车辆管理中,也要引入这个“交集”,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前些年积累的危化品车辆及驾驶人基础数据,建立危化品车辆和危化品驾驶人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完善。同时,引入交通违法数据库、交通事故数据库以及吸毒人员数据库等与之“碰撞”,形成的“交集”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深入跟踪的重点对象。

通过“数据碰撞”,这些筛选出来的“交集”就是我们要监管的重点对象,涵盖了危化品车辆、驾驶人中有交通违法、有交通事故记录的车辆。通过锁定范围实现“去粗取精”;通过重点监管,实现“脱虚求实”。工作中对这些重点对象加以“特别关照”,从而加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发挥卡口精准打击能力

缩小打击范围、锁定重点对象,依托卡口拦截系统开展定点拦截、重点检查和精准打击。把危化品车辆中的重点对象纳入卡口报警黑名单,依托卡口拦截系统开展精确跟踪、精准打击,在提升卡口勤务效能的同时,加大危化品车辆重点对象的监管力度。

(四)分级分类管控,重点拦截查处

开展危化品车辆的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同样要基于“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根据危化品企业经营资质、危化品车辆的交通违法、事故情况和通行频次,划分管控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管控。

通过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形成“倒金字塔”形的阶梯差别化管控模式,第一级为重点管控对象数量相对较少,但管控措施最深入、最彻底,针对性、实效性最强;第二级次之;第三级管控范围最大,但实施免检抽查,措施最轻最少,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把警力资源、管控措施放在重点对象监管上,深度挖掘,延长监管的广度和深度,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五)精确实时跟踪,快速响应处置

对纳入“一级管控”的重点对象,结合卡口拦截系统、后台信息以及电子巡逻的逐步推开,实现车辆从进入高速辖区开始,自动识别、主动跟踪、实时提醒、快速处置,确保重点管控对象“识别到位、跟踪到位、提醒到位、处置到位”的无盲区监管。首先,卡口拦截系统要定期更新卡口危化品车辆报警数据,作为目标车辆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其次,要完善持续跟踪措施。锁定目标车辆以后,借助电子巡逻平台,通过其历史行驶轨迹和沿线抓拍、监控实现自动锁定,持续跟踪,实时定位。最后,要实现快速响应,及时处置。一旦出现交通违法行为或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由后台根据实时定位数据,自动向距离最近的巡逻车、警力发送实时管控信息,督促其加强实时监管,提高管控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由后台自动向该车辆单位联系人、车辆驾驶人、押运员发送安全提醒信息,提醒其遵章守纪、安全行驶,从而实现对重点危化品车辆的整体联动和无盲区监管。

坚持树立“机器换人”理念,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进一步拓展固化危化品车辆管理思路,是科技治理的具体体现,具有积极意义。

                                                                                                                                                 (编辑:丹丹)